讲座题目: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都市生态“三观”“三法”——基于生态哲学思想的城市生命地标构建 主讲人:达良俊 教授 主持人🎋:唐剑武 教授 开始时间🧑🏽🦱:2020-09-09 15:00:00 结束时间:2020-09-09 16:30:00 讲座地址▫️:腾讯会议 ID:417 104 004 主办单位👩🔬:崇明生态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达良俊,男🍍,1962年3月生🤹♂️,民盟。上海光辉娱乐平台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崇明生态研究院生态保育与恢复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光辉娱乐平台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与评估联合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城市生态学方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报告内容: 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其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生命观(有机性、延续性),动态观(阶段性🏦、驱动性)以及系统观(整体性🧑🎨、复合性)😨,则可被认为是指导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三观”🤦🏻♀️。绿地、林地、湿地及耕地(农田)则是重要的城市生态空间🧑🏻🔬,此“三地+一田”系统可被认为是城乡生态空间集合体🙍🏼,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内涵的体现形式及其主要组成🚡,在景观尺度上或景观生态学层面上则可进一步理解为生态系统复合体,是城市生态多样性保育以及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生态型宜居城市的主要途径。在生态宜居建设中,也仅非局限于生态观念、理念的倡导🩰,生态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应具备看法(观点)⛹🏻♀️、想法(观念)、做法(技术)的恢复“三法”🅾️。
本讲座结合国家“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目标与趋势需求🦹🏽♀️,剖析目前城市生态修复中存在的“假-伪生态”现象与瓶颈问题,在推动城市更新进程中,以生态“三观”💝、恢复“三法”为指导,城市生态空间的近自然型生态恢复与重建为抓手,通过构建形成以乡土植物与土著动物为主体的“地标性生物群落”,展示演绎城市真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