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肿瘤细胞休眠:肿瘤研究及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主讲人:张旭东 教授 主持人:余承忠 教授 开始时间:2019-10-18 15:30:00 讲座地址:闵行校区化学楼135室 主办单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张旭东,澳大利亚纽卡素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教授,于2001年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多年来从事肿瘤生物领域的转化研究工作,在相关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包括“Nature Cell Biology”,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Review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 “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目前累积文章他引次数达10000余次, H 因子为45🧬。担任多个杂志包括“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ancer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审稿专家和多个基金委员会的评审委员,并担任多个专业杂志的编委📐。指导博士生25余名🍄🟫,高级访问学者25余名。 报告内容: 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新的免疫治疗方法的发现👳🏼♀️,针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在近年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治疗后肿瘤的复发转移仍是困扰患者🛟、医生及肿瘤研究人员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肿瘤在复发转移症状体征出现之前通常经历一个临床休眠状态🐧。这和肿瘤细胞休眠,即细胞脱离分裂周期而进入G0期🤜🏼,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G0期细胞对药物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极不敏感,往往是导致耐药及肿瘤再生长和转移的直接原因🚣♂️。但由于其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缺乏及现有技术手段的限制,实验室及临床标本中难以获得分离纯化的G0期细胞,因此我们对其分子生物特征知之甚少👵🏿,难以针对这些休眠细胞设计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研究组利用G0期细胞特征性地表达高水平的p27蛋白及缺乏Ki67表达的特点,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建立了由绿色和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内源性p27和Ki67的肿瘤细胞株🦵🏼。这使得分离纯化G0期肿瘤细胞并对其分子特征进行鉴定成为可能💔。利用此实验系统,我们发现休眠肿瘤细胞对氧化磷酸化代谢途径具有生存依赖性,并鉴定了数个对休眠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起重要作用的编码和非编码基因🪝。我们期望针对这些基因的靶向杀伤能为根治肿瘤提供新的线索🌉🚗。 |